土瓜灣 – 山寨豪宅之都

土瓜灣近馬頭圍這一帶,雖位處九龍巿區,但由於長久以來都沒有地鐡線到達,好像是最為人們淡忘的地區,而發展亦顯得遲緩。我要不是曾經在這裏當暑期工,也不會對它有任何深刻印象。要數九龍的舊區,深水埗還有電腦商場、西九龍中心及鴨寮街等特色街區。但土瓜灣就好像什麼也令人聯想不到。被遺棄的結果,是近年塌樓意外的發生。可想而知,土瓜灣的貧瘠,實比深水埗有過之而無不及。只是因為土瓜灣在政區上屬於九龍城區,整體上比深水埗區富有,才令人沒有留意土瓜灣本身,也許才是全香港最貧困的地方。

一如深水埗,土瓜灣近年來多了很多「山寨豪宅」。請原諒我不是要貶低那些住在它們的人。我只是覺得這樣形容近年來,在九龍舊區如雨後春荀般出現的所謂豪宅,實應稱之為「山寨豪宅」更貼切。這些私人屋苑,並非位處傳統「尊貴」地段。即使不計地理位置,它們縱然提供豪華會所,但只要走進「宅」內一看,過「千」呎的房子,客廳也是三尖八角。電視和沙發的距離,有沒有我們從少所學的,最少要有三米的健康距離?住了五六人的三房大戶的露台,連一張安樂椅也放不下。試問這樣的風範,可以稱得上為豪宅麼?

天﹒峰﹒海﹒殿

談到「豪宅」,也談他們的名字。數年前原以為什麼「君臨天下」、「凱旋門」,已是癲覆樓宇名稱的極緻。也許我不是「土亳鄉紳」,沒有資格進駐那些名門大宅。若然不是,我實在難以想像每當乘計程車回家,告訴司機我要前往「君臨天下」的那種「肉麻」。然而我的想法太過落伍。今天山寨豪宅不只本身是山寨貨色,連名字也要山寨一番。很難想像對著荒廢田地,火車聲終日不絕於耳的住宅,會讓我聯想到自己身處水都威尼斯,倚(「綺」)傍在青翠的山「巒」。或是在地道得很的油麻地,四週都是建築地盤,我卻「眾人皆醉我獨醒」,被帝皇恩賜的御金國峯內,觀賞醉人的避風塘躉船。

漸漸連這些都不重要了。發展商不知是「技」窮還是「馬虎」,如今的山寨豪宅的名字竟然連「倉頡」再生也不知其解。什麼「影﹒岸﹒紅」、「形品」、「天宇海」、「懿薈」、「天壐」。最後連想像力也失去,只是用上了「譽﹒東」便成。我實在不明白它們想表達什麼意思。我想即使是中文教援也不能解說。想不到豪宅是山寨貨式,連名字也只是堆砌出來的感覺。也許遲些會出現一些名字如「變型﹒金﹒剛」、「主席﹒強」、「西九﹒宮」、「風﹒林﹒火﹒山」等等。

現在這種風氣已漫延至澳門了,竟然有住宅名為「稀世﹒無雙」......

土瓜灣翔龍灣



翔龍灣又是一個山寨豪宅的代表作。外觀用色土氣十足不特止,就連當初樓盤廣告的背景音樂竟也完完全全跟時代脫節。在沒有地鐵站及大型商場為鄰,翔龍灣的豪宅概念不知是以什麼來作標準。

這些這些,不期然使我想起在所謂長沙灣四小龍的住宅區,我對它確實有點嗤之以鼻。你可以說我是出於妒忌,沒有能力入住便給它負面評價。不過我想請你仔細一看,這四條小龍是在這裏扭作一團,大部份住戶窗外的景色都是樓群。而且交通一點都不方便,乘坐地鐵也要走上十分鐘的路程。公共巴士路線不足就更不用說。我真的不明白為什麼它們可以賣上那麼高的價錢。無非是花費在那所謂五星級,但是和二千人共用的會所吧。不過我後來發現,在這些地方居住,五星級會所是必要的。原因是無論單位面積有多少,其中用來招待朋友的客廳都不會超過二百平方呎。每逄過年過節,若要大宴親朋而不失大方,就必需要提早霸佔會所中的設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