東九龍 – 是福、是禍?

東九龍是特區政府近年重點發展的區域。說是重點其實也和另一邊的西九龍一樣,一直被拖了十多年。如今才在舊啟德機場跑道上,看到一點發展麟角。彷彿香港自九七回歸以來,發了一場大夢似的。希望香港如今已經夢醒,雖然我並不確定。

無論如何,在我發掘東九龍的那天,衝破了五百大關,雖然和八百還有一段距離,但此刻已走過五百間也實在十分令人鼓舞、太難以置信了。

藍田

香港巿區樓宇的密度,真的很嚇人。就算是一個山丘,只要有一絲平地,都被完全發展起來。引象中的藍田,從前由香港島看過來,只是一片山崗。現在住宅大廈林立,讓人透不過氣。當然,如果不是為了尋找這裏的七十一店,我也不會走進這裏。不過,在藍田生活的巿民應該比在將軍澳中心生活的巿民好。因為,藍田大部份的住宅單位,都能夠享受到居高臨下的景觀。

觀塘

一向對觀塘的感覺都很陌生。只知它從前是地鐵觀塘線的終點站,彷彿九龍巿區的一切,便終止在那裏。過了觀塘,便是些不毛地帶。而驟眼看,觀塘既像住宅區,又像工業區,怪怪的。也許這就是香港的特色。如今,當然地鐵已延伸。觀塘之後,不再是什麼連名字也不為人知的不毛地帶。

給你五星級的家

二零零七年的今天,再也不需要穿著整套生化套裝,到來這個淘大花園。

淘大花園的對面,就是重建完成的牛頭角上下邨。重建對居民居住環境來說,本來是件難能可貴的好事。但是從前牛頭角邨,地面居民與小店的商業活動頻繁、活力充沛。如今重建後,雖然仍然是公共屋邨,但由於地面小店的消失,四週彷如一個死城。重門深鎖,完全沒有公共的感覺。只見一些年長居民坐在冷冰冰的長凳休息,昔日地面的人情味不再見。街上行人聊聊可數,牛頭角上下邨以往給人感情深厚的街坊互動被一掃而空。我實在不見得這是一件什麼好事。其實牛頭角邨的現象,只是香港失去活力的其中一個例子。隨著越來越多的重建屋邨形成,香港將再一次創造世界奇蹟,在全球暖化的大氣候下,只會是「越來越冷」。

隨著東九龍的尋覓的完成,之後差不多已完成九龍半島,可想而知,我的七十一之旅開始進入結局篇。



新蒲崗

位處九龍城及彩虹之間的新蒲崗,我一向只知香港的考試局從前在那裏,以及有一所戲院,其他一概不知。從前常常出沒九龍城,卻對這個和九龍城只有一「渠」之隔的地方全無認識。如今,新蒲崗多了很多所謂「豪宅」及大型商場,但對我來說一點吸引力也沒有。那些所謂豪宅只是價錢屬豪宅級數而已。雖然對新蒲崗認識不多,但我還是比較喜歡「細味」橫街窄巷的小店多些。

鑽石山

又一個以大型地鐵站上蓋屋苑發展而成的樣板式購物中心。荷李活廣場除了有個像美國荷李活的廣告牌外,我不知道還有什麼能和荷李活扯上關係。現在,我十分有興趣知道,在星河名居發展以前,那一帶究竟是個怎麼樣的地方。我當然明白鑽石山裏沒有什麼鑽石,但這個名字實在給人很大的暇想。

彩虹

彩虹一名的由來,相信是由於位於那裏的彩虹邨吧。漸漸附近一帶的區域也屬於彩虹。實際上,彩虹邨除了其名字以外,大體上沒有能令人聯想起彩虹的東西。反而,最令小朋友,或外人想到彩虹的,是地鐵站月台上柱子的圖案。很欣賞地鐵觀塘線某幾個車站的圖案設計,例如彩虹站的柱子髤上了彩虹的顏色、鑽石山站的柱子彷如鑲上了鑽石,而黃大仙站的柱子則是黃色的。觀塘線比其他支線雖然顯得較「殘舊」,但在我來說卻是最有心思的。

黃大仙

又是一個大型屋邨,不同的是,在其正中心的黃大仙廟,可算是香港最著名,最熱鬧的廟宇。二零一二年農歷年元旦的凌晨時份,黃大仙站在那一刻竟因為前往黃大仙廟參拜的人數眾多,成為全香港某個時段中,最擁擠的地鐵站



黃大仙竹園北邨

很喜歡竹園邨,它有很多不同設計的住宅大廈。和現在的不論公共房屋或私人豪宅,每一座都是千篇一律的設計,顯得格外獨特。想不到當年設計公共房屋的人,比現在設計千萬豪宅的人更有創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