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樂壇,只有娛樂圈

在英皇集團中心的七十一店,使我想起我對英皇集團沒有什麼偏見,但對它所發掘的年青偶像就實在有點兒痛恨。某程度我覺得香港樂壇的衰落,是自英皇塑造其下的年青偶像開始的。只憑外貎便去選擇成為歌星,一時間令香港充斥著一些完全不能唱歌的歌手。而更甚的,是他們主演的電影更是不堪不目。可以說,英皇十年來,不斷催殘香港人的耳和眼。慶幸的是,這些歌手有些經過多年段練後,總算能夠登上大雅之堂。而不堪耳目的,則已自然淘汰。香港人不需要再受罪了。



其實為什麼這些所謂歌手會受到歡迎?我想是由於我們的新一代並沒有看過真正的歌手。沒有朱肉在前,不懂比較。總之放在眼前的,就是上品。

自新千禧年的開始,香港仿似中了毒似的,什麼也不如人意。社會風氣、民風、新生代、經濟、政治環境……說得出的都在倒退。我實在難以相信香港明天會更好。我不是從經濟中出發。只要不是太差便是了,花無百日紅呢!我只是從社會中看。我們的新生代,完全不知所謂,不是不可理喻,便是常常自殺,常常抱怨。我自問不是個刻苦耐勞的人,也不至於那樣無理取鬧。我也不是一個青年人的典範,但我勤奮、上進,這是香港人一向的特質。現在在小朋友的圈子中真的看不到。在我眼前,只有一些十歲便吸煙,說粗口的女孩子;看上去比白粉友更殘廢的後生仔;點極唔明,又無心工作,毫無智慧的一代。舉例說,我曾吩咐下屬把客人的地址貼上信封,以便寄出。那小伙子竟然印了很多次也印不好那些地址,然後把它們貼信封時,竟然想用膠紙隨便貼上。真的,當時我不憤怒,只覺驚歎!為什麼連一封信也攪不好。我心想他都十多廿歲,難道人生中未收過信嗎?只要平時留心一點,不難知道信封的格式是怎樣的罷?為什麼這樣簡單的事,已給人看穿你的資質呢?請你們不要再自命不凡了。香港的經濟繁榮,就孕育出這樣的井底之蛙,倒也難怪的。香港過去實在太強,香港島型似青蛙,原來是有寓意的,果然香港生活了百多萬隻青蛙。

請你告訴我,香港的未來就這樣交托給這些連「乳臭未乾」也不如的人,教我怎會有信心?任你經濟再好轉,落在敗家仔手中,又有什麼用?如果可以的話,我真的希望你能說服我吧。

其實,做成這個現象,除了假設學校及家庭出現問題外,社會或說傳媒定當難辭其咎。踏入九十年代,自數字週刊出現後,所有傳媒都爭相仿效。一時間香港社會風氣受到寒流沖擊,永不翻身。原本香港很純僕的,隨著社會現代化,理應更開明。但為什麼現在社會充滿著很多「Babies、型男、壯漢」、露點、色情等等的東西?社會風氣差是不好,但現在不是差,是怪!就很有問題了!男人上身祼露,亙古有之,中外有之,亦不是什麼事情,為什麼現在給描畫成比女性更有新聞價值?從前的社會對男人露點怎會有反應?現在一個肥佬也稱「型男」。一個中年人遇上交通意外,也要大字標題,一名「壯漢」險死。什麼壯漢,一名男子不就可以了嗎?看在外國人眼中,香港進步的同時,卻又越來越失去國際水平。誰想說要它化身國際都會?死怕終他一生也未能如願。也許黃子華說得有理:「縮短他的有生之年,不就解決了問題嗎?」其他娛樂,八卦新聞對社會的影響,我亦無需多說。

除此之外,小朋友的知識低,也有其客觀的原因。隨著大多八十年代藝人一下子引退,香港忽然缺少了演藝人材。演藝界為了生存,竟塑造出年青偶像級。社會只能單向地接受,年輕人看來,也不知好醜。問題就在於這裏 – 不知好醜。他們未耳聞目睹過一代巨星的風采,怎會知道什麼是好,什麼是十分好呢?於是以為現在的歌星明星便是名星。心想有資格出來表演就是可以了罷。正如未吃過正宗中菜的外國人,只會覺得Sweet and Sour Pork是最美味的中菜。我真的不知那些娛樂公司還能這樣子下去多久。一個沒有文化的都巿,是不能生存下去的。但願那些公司早日醒覺,不要那麼短視。但也難怪,現在香港人個個都短視。大家攬住一齊等死吧!

2003年初,香港先後失去羅文和張國榮先生。心想我的寓言越來越早應驗。一沉下去,又是一年。梅豔芳小姐和我的偶像黃霑先生也離開我們。巨星芳華,八十年代香港風生水起的象徵已逝。年輕人再也難明白美好人生是什麼的一回事。還顧現今娛樂界,不論有冇實力的主力藝人,真的難以找到一些有魅力、風采、一上台便萬千皇者氣派盡現的星星。也許不只香港如此,若米高積遜、麥當娜一同消失後,西方好像也一下子找不到一個有全球影響力的歌皇、歌后。

八十年代以及香港的光煇文化就這樣的終結,只是無人估到這就是香港文化已死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