若不是先驅,就不要走得太前

幾乎每一個機構都有一個顧客服務部,但就不是每一個機構的顧客服務部,都能真真正正發揮作用。長年沒有回應的熱線、什麼也不知道的詢問處,以至連聯絡方法也欠奉的網頁。既然不能發揮作用,就不要設立顧客服務吧。相信大家都認同,沒有期望才不會失望。當機構提供所謂顧客服務時,自然令顧客出現期望,到頭來卻是更大的失望。所以各機構如果沒有誠意做好顧客服務,就不要走得太前。

互聯網的普及化,至今已差不多二十年。香港作為一個世界城巿,香港人亦以國際化自居。怎麼在這全球資訊發達指數,數一數二的地方,卻仍然有很多人,特別是商業人仕,是一個科技盲?我們從前說一個地方的文盲指數,是以有多少人懂得書寫母語為基礎。我想到了二十一世紀,在發達地區的文盲指數,應該以有多少人懂得利用互聯網的資源來作標準。我所指的,並不是指單純懂得上網,看看新聞,或觀看電視劇集。我所指的,是最本要懂得收發電郵,以及利用互聯網去幫助自己完成一些要事。例如做研究報告、和遠方親友交談,上存及下載檔案等等。

作為一個成長於個人電腦發展時期的人,我自問是十分依靠電腦及互聯網。每當我希望購買一些貨品,我都會從互聯網上,找尋有關的資訊。我想由於在香港的商店,每當你走進入內後,都會立即受到「熱誠」的售貨員,對你「虛寒問暖」。再加上無論是一本圖書,或者是一部照相機,香港的商店都會把它們「精心地包裝起來」。我實在難以安心地去觀察我有興趣的貨品。為了避開誠貇的售貨員,以及能夠靜地了解貨品的特性,我往往選擇從互聯網找尋資料。很多時用家的評價,比那些所謂「專業售貨員」的推介,更有參巧價值。

當然也有碰壁的時候,特別是當我發現有轉介某香港商店的連結時,往往找到的,只是一個不能再簡化的頁面。上面的資料,就只有商店名稱、聯絡電話及出售貨品。貨品的圖片細少得很,亦不能放大。例出聯絡電話實在令我摸不著頭腦。我要是能和你傾談,又有何必要參觀你的網頁呢?有些公司,它們會提供查詢電郵地址或網上查詢表格。我滿以為可以在親臨貴舖前,問它們一些問題。但十居其九,我都要等了一年,也沒有人回覆我的電郵。如果你們從來不會回覆顧客電郵,又何否要申請電郵地址,並把它公開呢?

我常常慨嘆,為何一些人可以是如此安於現狀?他們不去跟隨時代進步,配合新世代的需要。到了被社會淘汰的一日,卻在控訴社會不給予他們機會、社會的不公義令他們走上絕路。當然我們的社會存在著一些不公義。但為何你們失敗,卻又有其他人取得成功?大家都不是面對著相同的社會氣候、營商環境嗎?為何一些食店可以風行全港,你們呆坐四十年也只是一間小店?當然有些人,會安心於輕鬆的生活。但沒有危機感的營運,就不要埋怨惡運降臨時只能束手無策。

更令我費解的,是一些比較有獨特性的商店,它們應該有絕對優勢去佔據巿場。但是它們卻仍然捨難取易,不去突破自己。一心只求安於現狀,拒絕冒驗。

一次我的一件白色衣服在清洗過程中,被其他顏色的衣服染上一點點色彩。我一向聽聞這些染色是很難處理,我只有逐一向居所附近的洗衣店求救。然而無論我走了多少間,無論是個人經營的、或是集團式的,它們都第一時間告訴我,它們絕對不會受理。就連我已向他們保証,即使洗下掉染色我也會如常付費,它們都是對著我說同一番說話。此刻我實在無名火起。你們可以說是香港的專業洗衣團隊,你們擁有著洗衣的專業知識,怎麼連不會廢錢的工作也完全半點嘗試也不願?我相信大部份人也有相似經驗。如果大家的一件衣服價值不菲,我相信大家也願意付上較高的價錢,只求有洗衣店能夠幫助自己吧?但這些洗衣店,竟然滿足於十多塊錢的每一宗生意,而不去探究成就一宗便有數百元一次的生意的可能,這是什麼道理?所以如果多年以後,這些曾經拒絕我的洗衣店因社會發展而走上絕路,我是絕對不會同情它們的。

幸好我憑著持之以恆的心,終於從互聯網找到方法,成功把那件衣服的染色洗掉。時代在不斷不斷進步著,沒有人會停不來等待不思進取的人的。